“在公园捡破烂儿”火上热搜,打工人现在去班味儿都是0元购

“在公园捡破烂儿”火上热搜,打工人现在去班味儿都是0元购
2024年10月17日 22:27 时光倒流二十年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来源:Vista看天下

“捡秋卷出了新高度”话题上了热搜。什么东西?又开始卷了?

看了看才知道,捡秋的原意是指在乡村秋收之际、人们去捡拾那些遗落的谷物。

而这次话题里的“捡秋”是指去秋天的公园里,捡一些漂亮好看的树叶、果子,收集起来,把秋天的碎片捡起来。

不止捡秋,“捡”现象已经开始蔓延各大城市

这些关键词是“捡”的活动,掀起了一波新的轻量级户外潮。

01

捡系户外运动

打破高难度滤镜

去捡秋,就去附近的公园、植物园收集掉落叶和果实。

用收集来的材料做一束落叶花、一串落叶“烤串”,一幅五颜六色的植物标本画。

害怕景点人多,就去区的树林。行程较短的捡秋旅途可能也藏着惊喜

特别提醒一下,“秋”都是“落”下来的哦,不要“硬摘”。果实之类的,也最好不要带走,不然松鼠和其他小动物们会没饭吃的!!

随着徒步越来越火,路过河边、山坡时,捡捡新奇的石头,也成了一种专门活动,并且衍生出了“捡玛瑙”的户外跟团项目——“组团出行,装备齐全,专业人士全程陪同。”

已经在各大城市市郊小成“气候”的捡玛瑙,即使捡到的大部分是石头也乐此不疲。

以前翻山越岭,是为找到好吃的,现在长途跋涉,只为找个新奇玩意。

自从云南人带火了菌子后,捡菌子成了云南旅游限定的体验项目之一,而现在捡菌子的活跃地也有扩大趋势。

捡不捡是一回事,吃不吃是另一回事,毕竟在楼下买的既不怕吃中毒,成本还低。雨后森林里那些平时看不到的“毒蘑菇”也很吸引人。

不过为了防止误触剧毒,有时候看一眼、拍拍照就可以了。

还有经典永流传的一些捡系项目,例如捡贝壳。

内陆孩子对赶海的新奇,全都表达在对捡贝壳的忠诚度上了。

在家看赶海视频,到了海边,就算没捡到啥能动的“活物”,收集到漂亮的贝壳就已经很满足了。

无用之用的快乐,被这些户外轻量级活动轻松get!它们打破了大家曾经对户外活动高难度、高成本的刻板印象

捡东西,不是为了获得什么,捡本身就很有意义

走向野外,可以不去森林、只去楼下的小树林和附近公园。

捡捡东西,可以没啥用,坦然允许“啥也没干”的发生

大家追求的,是当时特定的自然环境、一心“寻宝”的状态,以及放下手机的当下纯粹。

02

乱入亲子团的“捡破烂”年轻人

捡东西现象,越来越“卷”。

轻户外在今年的爆火,或许是因为在加速社会里,人们越来越喜欢逃离城市,希望在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中,得到更多平静舒缓

特定环境下的捡东西,实际上是我们主动地把环境和自己联结在了一起,这种种联结,叫作自然联结感

相较于被动接受,这种主动去看,让我们保持了好奇:比如遇事不决——不知道该不该摸、能不能拿的时候,就先用“识万物”看看“身份”、无痛科普。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印象中的户外运动,好像总是意味着更高的身体素质要求和更大的时间、精力甚至经济成本,像是到不了的远方

但轻户外给了户外出游更多可能,它打破“垄断”。因为轻,所以当下去附近,你就可以想做的

自从“公园20分钟效应”的治愈疗法走红网络,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绿色疗愈法;低门槛的户外出游,也一跃成为受打工人欢迎的“去除班味”大法

虽然手工+轻户外的活动,不是全新的放松形式。这种寓教于乐的休闲活动,是很多亲子游玩的优选。

年轻人的“乱入”,却给这些活动起了名字。

有人说“捡破烂”血脉,总会在某个时期觉醒。

小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新奇的小玩意,书桌旁的抽屉像个小百宝箱。

现在,我们又用了差不多的热爱和新奇,看向叶脉、摸着树干、捡拾小“破烂儿”。

东西可能会丢、可能就不会从原地拿走,但寻找、把玩、仔细研究的过程就足够让人开心

还有人调侃自己已经到了“爱拍花”的年纪,相册里装着一年四季的花花草草。某个阶段后,归属自然又一次让人感到安心

在打着各种噱头的消费主义中,同质化的标语、单调的人为景观,看得让人生倦。

“躺在不平的草地上,我好像才感受到真的躺平。”

没有天花板的地方,成了现代人的充电桩。

在什么都加速的时代,自然好像有种让一切慢下来的魔力。

当很多抽象虚幻的宏大概念令人压抑时,纯户外活动和关于自然的物品收集好像给了我们一种安全感。

从本质来看,这类活动像是公园20分钟效应的“变种”。

为了与环境产生更多自然联结,我们开创了一些行为活动,让自然的治愈疗效更明显。

阿拉斯加的鳕鱼跃出水面”,更像是一个自由浪漫的符号,它好像很美,但真的没让我体验到什么。

远方,可能没法按照儿时的计划,如期进行。但好在公园树、河边的石子,还在

在一切加速中,我们好像不太愿意把那么多想做的事留给以后了。当下的、附近的、沉浸的,就是我切实感受到的生命体验。

对松弛感的追求,终于从商家吹捧的穿搭风格,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轻户外也不是什么标签。除了走出去和自己真正感受到的,其他意义都是人为赋予的。

随着户外出行越来越受欢迎,除了旅行团、跟团行的火热营销,还有很多打着“轻户外”的商品。例如,某社交平台上,轻户外的相关词条大多是营销关键词。

细看商品本身,和其他户外产品并没有什么区别。

营销又一次举起XX风的旗帜,将矛头对准简单的快乐追求。

用某些单品来体现自己对野趣的追寻和认同确实没错,但不能只有单品、一味跟风,不加任何本质体验情感。

正如人类学家项飙说,所有宏大的东西都是在具体的过程当中叠加出来的。生活很难描述,但一点点去扎实搭构,也能看到它的具体样貌。

亲近自然的捡拾,是一种看似可能什么都没捡到的快乐。

但那些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感受真实的自然馈赠、寻找绝对纯粹的生命体验,获得更平静的内心状态,才是“捡”的真正乐趣所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