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oc
科技活动与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科技活动 能力培养 教学实践 惠及全体
内容摘要: 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和科技激烈竞争的形势,学校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方式和活动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科技活动、素质---能力培养、普及---惠及全体”的探索与实践,使“科技创新教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特色办学的成功之路。
【正文】
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是一所具有50多年历史的乡镇中学,校本资源积淀丰富,学校的科技教育具有一定的传统和基础,在2006年前,连续3年被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授予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有一百多位学生在“金钥匙科技”、“发明创造”、“航模”、“无线电测向”等各种科技比赛活动中,分获省、市级一、二等奖。我校夏惠芳同学在2007年全国无线电测向比赛中获得冠军。2010年1月,学校被苏州市教育局授予“教体结合、一校一品”无线电项目基地。学校重点围绕科技教育特色建设,打造科技特色学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一.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
科技兴国,科技强国,关键是教育。学校教育应完成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理论注重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个体潜能的开发,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突出教育主体的个性发展,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的科技活动则是以科学理论、技术知识为前题,以创造性活动为过程,使学生在自己爱好的活动中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形成良好的思维行为品质。科技活动体现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宗旨,丰富、延伸了素质教育的内容。科技活动具有以下的特点:
1、灵活性。 活动的内容、形式不拘一格。活动内容有小发明、小论文、生物百项、气象小组、考察小组、计算机小组等。活动形式有讲座、专题、讨论、实际调查、夏令营等。活动人数可多可少,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活动方式可集中、分散。
2、开放性。 与课堂教学相比,科技活动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活动的领域宽阔,接触面广泛。
3、趣味性。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科技活动喜闻乐见,富有吸引力的内容和形式,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
4、自主性。 科技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主要的活动者,是真正的主人。
5、先进性。 科技活动的先进性包括两方面:一是科技先进,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二是活动的先进,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创造的思维和很强的动手能力。
6、综合性。 科技活动以活动为中心,能提供同时运用各学科知识、多方面的智力的机会,更注意知识、技能的综合利用。
在基础教育改革这一世界性潮流中,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已经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科技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就是要让中小学生在校学习掌握比较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多种科学的实践活动,健康地发展个性,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学习工作、劳动的需要。与此同时,积极创设动手动脑的科技教育环境,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动,这不仅对于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培养动手创新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明显效果,而且对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具有积极作用。
二.培养青少年科技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一).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时兴趣是最主要的,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参加科技活动,这是保证科技活动开展的基础。然而,如何激发青少年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呢?首先以学生身边的切身问题为突破口,设立课题,开展科技活动,拉近科技与生活的距离,就能引起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其次让学生寻找、收集身边的科学现象,开展“科学就在身边”活动。在课堂上通过播放各种科教片等多种形式反映出来,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信念,鼓励他们热爱科学、尊重科学、运用科学。在活动中用事实告诉学生们创造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只要立下创造志向,学习创造技法,就能发挥创造才能。
(二)、科技意识和科技技能的培养是科技教育的两个要素。爱科学首先要有科学的意识,就是说,头脑里要有“科学”二字,在生活中按照科学精神办事。学校的科技教育从宣传、教育、课堂渗透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宣传即通过校园环境布置和广播站、科普小报等宣传手段,向队员灌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展示人类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及学生的劳动创造成果。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的品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使学生从小就受到科技氛围的感染和熏陶,学校必须对校园布置作精心安排。如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科技特色精雕细刻出塑像,让艺术化的塑像成为学校的一大标志,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还可以在班级里开辟“科技之窗”,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巨大功能,了解当代先进科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树立科技带来文明、科技带来进步等观念。还可以利用橱窗、板报、展览等阵地展示科技作品,张贴活动彩照及各类科技竞赛的获奖证书等。让校园处处呈现出“科技”特色,让学生觉得校园既是知识的海洋,又是科技的海洋,从而加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教育即通过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我是小小科学家”等各种科技主题会,使队员在听、讲过程中受到启迪。课堂渗透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教育者还应抓住一切时机,借助不同的活动环境,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及时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其次,在科技技能的培养方面要注重实际现实生活,组织各种各样的自然小组,通过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写观察日记等活动,增强他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只有这样,在社会大课堂中培养科技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当今最新科技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为他们提供参加科学考察、科普宣传活动。
三、建好科技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爱科技、学科学的热情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提高校内教育阵地的利用率,努力改善活动条件。为了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校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在校内开辟了1亩水八仙栽培基地和园区极地科普馆;在校外(苏州市西山镇)开辟了无线电测向运动和定向运动集训基地。因地制宜地进行具有本校特色的科技教育,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生动形象的科学实践中,激发起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使他们认识到21世纪是科技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的世纪,新世纪的劳动者、建设者必须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
四.无线电测向运动在“科技创新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无线电测向运动是一种全新的户外体验式体育活动,无线电测向活动结合团体训练是非常好的团队建设活动,对团队观念的培养、协作精神的增强都是很好的实践形式。活动在没有污染、空气清新的户外进行,可满足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追求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苏州市吴中区西山岛是我们学校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的训练基地(那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每年的暑假和寒假我们学校都要挑选一批优秀的学生去那里集训,强化其体能和技能训练。夏天,烈日当空,学生们要坚持长达3个小时的奔跑和测向,其体能消耗非常之大;道路复杂崎岖,个别学生还迷了路。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坚持不到最后,甚至有个别学生想回家去了。经过几天的锤炼学生们慢慢的适应了,学生们在复杂和险峻的地形中中能熟练的应用测向机发出的各种声音精确快速地辨别各种不同的“电台”,同时借助测向机发出的电波确定方位,再根据测向机发出声音的强弱来判断距离,最后在每一个点标之间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路线。在无线电测向运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判断能力、计算能力和快速决择能力。经过几次集训学生们都喜欢上了无线电测向运动这一项目。无线电测向运动是一项充满探险和刺激的大自然活动;同时无线电测向运动4又是一项放松身心、自我娱乐、融洽关系、增加乐趣、广交朋友的社交性体育项目。无线电测向运动这一集科技、运动与健身为一体的科技活动项目深受学生和老师们的喜爱。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校夏惠芳同学在2007年全国无线电测向比赛中荣获冠军。参加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学生都有一个体会:原来体质比较差的且又经常感冒的现在一切都好了,学习起来也很有精神,学习成绩比原来有很大的进步。例如:我们学校的09届毕业生郭俊杰、陈淑婷、俞静等同学他们在刚升入初中的时候成绩都是一般,自从参加了学校里的科技兴趣小组后,学习成绩也开始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初中毕业考试中他们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一级学校,这跟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的科技活动是分不开的。还有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有80届校友杨惠根博士,现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他是我们学校的骄傲,是祖国人民的骄傲!
各种科技活动2它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无线电测向运动是一项精英人才的体育项目,因为它富于挑战,勇于尝试从未被尝试过的方案,并要求全身心的从双腿到大脑以最高时效达到世界顶极目标。
五.科技教育活动在基础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具有重要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要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而育人过程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学生从小独立健全的人格的形成。因为人格与素质有着极其相关的因素。人格是人的道德思想、性格、品质、心理状态、能力与特点的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的根本,良好的品质、超俗的气质、健康的心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各种能力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独立完整的人格是我们民族素质的体现。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科学认为世界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科学活动要求人们从事各种物质创造活动时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因此,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目标,不断求知是科学精神的要求。科学要追求真理,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不把偶然性当必然性,不把局部看作全体。尊重事实、诚实正直,并进行符合逻辑的思维,是科学的重要品质。
青少年时期是情感培养的关键期,学生的情感世界单纯透明,学生在活动时充满着多彩的情绪,学生以愉快和舒畅的情绪活动,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科技活动不但是培养学生科学技能、学习科技知识的阵地,也成为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乐土。?
好奇心和兴趣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探索活动的开始,能促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得到增强。变幻莫测的大自然,各种有趣的物理、化学现象,周围事物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一切的一切无不激起幼儿极强的好奇心。科技活动中的许多内容就抓住了幼儿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紧紧围绕幼儿感到好奇却又解释不清的问题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现代通讯工具、神奇的力、有趣的热膨胀、吹纸比赛、谁的小伞飞得高等等。这些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与幼儿感兴趣的某一知识点相关的极为丰富的多种内容,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使青少年产生了积极的情绪、情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活动,并在积极情感的驱使下大胆主动地活动,提高了活动的能力。 ?
六.科技活动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却影响智力活动进行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动机、信念、意志、性格等,被心理学称为个性倾向的因素。它们与各种智力因素共同并且和谐地构成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非智力因素的主导活动是以某种心理体验获得“感受”,反映主观世界的种种心态。它的活动表现形态是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为意识所控制,是以潜意识的方式自然地表现出来。它的活动结果是形成一个稳定的个性品质。这种个性品质使人的知识能力获得个人的心理背景,并制约着智力活动的展开。
据有关研究表明:影响非智力因素的机制是非言语交流。如果说,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主要靠语言交流来开拓学生智力的话,那么组织开展小试验、小制作、小种植、小考察、小发明等科技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这种非言语交流则是影响和培养学生积极的非智力因素的最好形式。开展这些科技活动可以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锻炼他们顽强的意志,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
青少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的历史重任更艰巨。世界现代科技革命浪潮汹涌卷来,时代给中国人民以挑战,历史给中国人民以机遇。作为培养未来建设者的教师如何面对历史的挑战?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七、历史的抉择、时代的课题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毫无疑问,21世纪将是一个更高速度发展和变化的新世纪。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各自的战略,努力塑造各自在21世纪的形象。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技革命,教育更应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
?我们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其目的不在于制作出几件科技作品,不在于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名次,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度和综合化发展对未来建设者的要求、是现代化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它是从小养成的,不断发展的。学校是培养教育青少年的主要场所,但是,周围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也
- VIP免费下载
- 下载文档
- 收藏
- 分享 赏
- 0
文档评论(0)